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态势显著。9月26日,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0.5%至6.9975,再度升穿7.00大关,已经创16个月以来新高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在美联储降息之后,叠加近期国内一揽子政策出台以及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向好的推动下,本轮离岸人民币稳速升值,突破7.0关口。展望未来,此前积压的结汇需求还会进一步释放,人民币汇价向上“破7”后可能还有一定升值空间。
01强势上行“破7进6”
9月25日,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,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.0202元,单日调升308点,前一日报7.051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连续多个交易日呈现升值走势。
事实上,近几个月以来,人民币汇率走出强势升值态势。将时间线拉长来看,9月25日,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升值至7.0160,较7月最高上行2794基点;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报6.9951,较7月最高上行超3000基点。
在本轮人民币汇率升值中,离岸人民币较在岸人民币拉升幅度更大,最高报6.9951这一数值,已经创下2023年5月以来新高。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,目前看,第一波美元大幅贬值,我国经济复苏预期,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带动近期人民币大幅、快速反弹,从升值幅度看已超预期。
02国内外多方因素催化
就在“破7”的前一天,即9月24日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近期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进行了调整,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明显缓解,而且转向升值。9月18日,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,这也是过去几年美联储始终处于加息周期中的首次降息。
同时,国际上其他一些中央银行,例如欧央行6月以来已经两次降息共50个基点,英格兰银行8月降息25个基点,加拿大、瑞典等央行也转向降息。除了日本央行之外,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都进入了降息周期,美元升值的动能减弱。随着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差的收敛,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外部压力明显减轻。
谈及此次人民币升值,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,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价大幅走高,主要由多方因素推动,一方面,9月24日人民银行宣布降息降准、加大房地产行业政策支持力度,这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,是人民币汇价大涨的主要原因。
此外,9月美联储大幅降息,美元指数趋于下行,也会推动人民币对美元被动升值。王青认为,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,改变了市场预期,8月银行代客结汇规模和结汇率都在上升,而银行代额售汇规模和售汇率显著下降,这在短期内形成了“结售汇平衡好转——人民币升值”循环,预计9月这种状况还在加剧。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,美联储于2024年9月的会议上宣布降息50基点,随着美联储拉开降息序幕,美元指数的走弱缓和了人民币汇率的外部压力。9月24日,潘功胜宣布降息、降准、存量房贷利率下调、降低首付比、创设权益市场创新支持工具等一系列货币政策组合拳。随着货币政策端的超预期发力,市场风险偏好出现回升迹象,成为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关键催化。
03避免潜在回落波动风险
“我们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,保持汇率弹性。要强化预期引导,防止外汇市场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,防范汇率超调风险,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。”谈及人民银行在汇率政策上的立场,潘功胜如是定调。
展望后续,在业内看来,此前积压的结汇需求还会进一步释放,人民币汇价向上“破7”后可能还有一定升值空间。
正如王青所言,当前人民币汇率主要受两个因素牵动:一方面是美元走势,这会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被动升值或贬值;另外是国内宏观经济走势,决定了人民币内在升值或贬值动能。
“我们判断,短期内人民币有望延续7月以来的强势表现。不过,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前,人民币出现持续大幅升值走势的可能性也不大。”王青预测,整体上看,下一步人民币会保持和美元反向波动的格局,脱离美元走势大升大降的可能性很小。
这也意味着未来“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”,并非固守某个汇率点位,而是重点防范人民币脱离美元走势的急涨急跌,这对当前防控外部风险有重要意义。换言之,未来人民币对美元能否持续回到“6字头”,将主要由美元指数走势决定。
近年来,我国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,企业套保率和人民币跨境结算比例显著上升,市场参与者面对汇率变化更加理性,有助于降低汇率大幅波动的可能。
对于市场参与者,要坚持风险中性。汇率是由市场交易形成的,目前,外部不确定性依然比较多,在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,任何人都无法对汇率短期走势作出准确判断,既可能升值,也可能贬值,双向波动是常态。金融机构、企业乃至居民个人都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,不去赌汇率方向。从过往经验看,赌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的做法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。